

盡管2024年,印染行業出口壓力有所顯現,行業虧損面依然偏高,但主要經濟運行指標呈現恢復向好態勢,行業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。”近日,中國印染行業協會會長林琳在接受《中國紡織》雜志記者采訪時表示,盡管地緣政治、貿易摩擦等因素將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長期影響,但我國印染行業產業體系完備、配套齊全、協同高效的優勢長期存在,構成了行業持續向好的有利條件。預計2025年,印染行業經濟發展將延續回升向好態勢。

“當前,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行業創新驅動發展提供堅實支撐;綠色成為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;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為行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;供給結構升級為行業增強市場掌控能力賦能。”談及行業未來發展,她指出,印染協會將不斷創新服務內容和質量,繼續搭建好對接交流平臺,聚焦科技創新、綠色發展、數智轉型、提質升級等行業熱點和難點,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,進一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。

持續向好2024印染盈利能力大幅改善
《中國紡織》: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,2024年以來,我國印染行業的經濟運行情況如何?主要呈現出哪些特點和趨勢?
林琳:2024年以來,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、地緣政治沖突持續、國內結構調整不斷深化等帶來新挑戰,但宏觀政策效應持續釋放、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等對我國國民經濟平穩運行形成新支撐。在此背景下,我國印染行業延續恢復發展態勢,2024年1~11月,印染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印染布產量同比增長3.59%;主要印染產品出口規模繼續擴大,出口數量同比增長5.57%,出口金額同比增長2.59%;主要經濟運行指標呈現恢復向好態勢,規模以上印染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.98%,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3.89%,行業盈利能力大幅改善。同時也要看到,當前國內外市場需求仍顯不足,印染行業出口壓力有所顯現,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趨于放緩,行業虧損面依然偏高,不同企業盈利分化明顯,行業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仍需進一步鞏固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,我國經濟基礎穩、優勢多、韌性強、潛能大,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。盡管地緣政治、貿易摩擦等因素將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長期影響,但我國印染行業產業體系完備、配套齊全、協同高效的優勢長期存在,構成了行業持續向好的有利條件。從外銷市場來看,伴隨著共建“一帶一路”持續深化,多元化國際市場格局有效拓展,國際市場對印染產品需求有望保持增長,行業外貿發展韌性增強。從內銷市場來看,我國宏觀政策將持續對經濟恢復提供有力支撐,終端消費潛能將進一步釋放。內需消費復蘇將帶動印染行業盈利能力整體改善,企業經營壓力將有所緩解。預計2025年印染行業經濟發展將延續回升向好態勢。
《中國紡織》:隨著國家環保壓力的不斷加大,以及中西部產業轉移的加速,能否介紹下,目前印染行業轉移以及國內布局發生的變化與調整?
林琳:區域集中度高是我國印染行業主要特點,印染產能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五省,五省產量占比達90%以上。近年來,印染產業存在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現象,如新疆、廣西、貴州、河南、安徽等省份在政策驅動下,布局發展印染產業。2018~2024年,東部沿海五省印染產量占比由95%下降至91%。2024年1~10月,江西、湖南、新疆等地區印染布產量同比增長均超過20%。針對行業特點,建議要堅持以東部沿海地區發展為主,中西部地區根據環境承載力適度發展的產業布局原則。

向新而生 數碼印花前景廣闊
《中國紡織》:印染行業的新質發展,離不開技術的進步與創新。近兩年印染行業在節能減排、綠色環保方面涌現出了哪些新技術、新工藝、新模式,其推廣應用情況如何?未來,還有哪些技術突破方向值得關注?
林琳:近兩年,印染行業科技進步成效顯著,創新成果不斷涌現,如數碼噴墨染色、棉針織物平幅連續染色、紡織品疵點高速智能檢測識別系統等技術取得進展;滌綸織物少水連續軋染、數碼噴墨印花在線上漿等技術實現產業化應用;低帶液高效軋車、超聲波連續水洗、無氟防水整理、萊賽爾織物抗原纖化交聯整理、染化料無人化實時精準調配輸送系統等技術應用面有所擴大。未來,行業將進一步研發高質量紡織品染整技術,包括功能性紡織品后整理技術、多組分紡織品印染技術、高色牢度紡織品印染技術、新型纖維印染技術和智能型紡織品印染技術等;進一步研發綠色低碳印染技術,包括清潔生產工藝、三廢治理技術等;進一步研發應用印染行業智能制造技術,包括智能化輸送系統、智能驗布系統和MES系統等。
《中國紡織》:隨著數碼印花技術的不斷迭代升級,2024年數碼印花發展增長迅猛,對此,您怎么看待這一現象?未來數碼印花發展,您有哪些建議?
林琳:當前,數字技術在印染行業已得到廣泛應用,數碼噴墨印花作為具有全新時代特質與文化內涵的現代化生產力,順應了高端化、數字化、綠色化、融合化發展新趨勢,已成為培育產業新質發展的重要力量。近年來,數碼噴墨印花行業得到快速發展,工藝技術日趨成熟,設備及耗材迭代速度加快,性價比不斷提高,為生產綠色高端、創意時尚紡織品提供了重要支撐,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。針對未來數碼噴墨印花行業發展,一是持續提高行業研發創新能力,進一步推動數碼印花裝備的智能化與功能化,墨水的差異化與品質化。二是拓展數碼印花應用廣度和深度,豐富印花應用場景和產品類型,促進供需更好匹配,推動市場持續增長。三是加快形成營銷新模式,不斷提升多品種小批量、快速反應、設計感和時尚性強的面料供應能力。

協同創新 共建印染新質未來
《中國紡織》:2025年是“十四五”規劃的收官之年,也是謀劃“十五五”發展的關鍵之年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鼓勵行業、企業高質量方面提出了新方向,增強了信心。您覺得,行業、企業應該重點關注哪些國家政策導向,抓住哪些發展機遇?
林琳:一是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行業創新驅動發展提供堅實支撐。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、發展新質生產力,對行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提出了更為迫切的需求。面對復雜激烈的國際競爭,行業必須牢牢掌握發展的主動權,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,聚焦高品質面料、新型化學品、綠色工藝、智能裝備、數字化管理系統、廢水及資源循環利用等領域,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,加速突破“卡脖子”技術,搶占未來科技制高點,不斷提升行業發展的自主性、安全性。二是綠色成為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。印染行業是紡織工業節能減排、技術創新的關鍵環節。當前,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,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必然選擇。印染行業必須主動順應全球綠色發展大勢,強化綠色低碳科技創新,提升行業發展質量效益和資源能源利用效率,在發展中促進綠色轉型、在綠色轉型中實現更大發展,為全面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強大的綠色發展動能。三是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為行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。隨著我國持續深化多雙邊和區域經濟合作,開放力度將越來越大,開放水平將越來越高,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。企業應把握“一帶一路”發展機遇,更好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,深度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,整合品牌、技術、渠道、文化等國際資源,構筑互利共贏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,不斷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。四是供給結構升級為行業增強市場掌控能力賦能。在一系列有利因素的支持下,基于新技術、新業態、新場景的新型消費潛力正在加速釋放。印染行業要順應功能、時尚、綠色、健康等消費需求的新變化,加強產品創新,優化產品結構,不斷提升高技術含量、高附加價值、高文化內涵印染產品的供給能力,以更高質量、更優產品適應市場、引領市場。
《中國紡織》:2025年,印染協會將從哪些方面發力,精準對接,不斷提升服務內容,助力行業企業新質發展?
林琳:一是推動行業科技進步。印染協會將扎實做好“十五五”規劃研究工作,提升研究的系統性與前瞻性。強化規劃的銜接與落實,發揮其在引領科技進步、帶動產業升級、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導向作用,有力支持政府決策、行業服務和企業發展。繼續搭建好對接交流平臺,聚焦科技創新、綠色發展、數智轉型、提質升級等行業熱點和難點,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,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。二是推動行業綠色低碳發展。印染協會將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,持續推廣綠色先進適用技術和工藝,通過召開節能環保年會,發布《中國印染行業節能減排先進技術推薦目錄》、發布《中國印染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研究報告》等工作,為印染及相關企業清潔生產、綠色轉型以及碳排放管理指明方向。三是推動行業向高端化躍升。印染協會將繼續加強標準引領,有序推進《滌綸轉移印花布》等多項標準的起草和審定工作,以標準提升為牽引,推動產品質量不斷提升。圍繞印染行業“四新”(新材料、新技術、新工藝、新產品)以及綠色低碳化學品、數碼噴墨印花、服裝服飾印花等細分領域,開展調研和交流對接活動,服務會員企業和行業發展所需,進一步推動印染行業高端化升級和產業鏈融通發展。

